給家政服務業配上“安全閥”
時間:2018-08-15
點擊:755次
近兩年來家政服務行業規范化和職業化建設成效明顯,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。2017年家政服務從業人員超過2800萬人,家政服務營業收入增長率保持20%以上,達到4000億元以上。預測中國家政服務需求量 2025年將穩步增長至5000萬人。
我國的家政服務業起步較晚,它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、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、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產生的一個朝陽產業。2000年8月,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了《家政服務員國家職業標準》,將家政服務員確定為國家的一種職業,也把家政服務業納入了規范性發展的軌道。
近年來,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越來越多的家庭具備了購買社會化家政服務的條件,我國家政服務業整體保持良好發展勢頭,家政服務業產業規模繼續擴大,連續保持20%以上的年增長率。家政服務業已經釋放出巨大的需求,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經濟和就業的新增長點。特別是養老看護和母嬰護理等家政服務業,將隨著中國老齡化的進程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,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,發展前景廣闊。
當然,目前我國家政服務市場還存在諸多缺陷。調查發現,家政市場缺乏統一管理,非法中介組織發展無序,市場秩序較為混亂;家政服務企業整體上呈現小而散、管理粗放的狀態,服務價格混亂、標準不健全、培訓體系不完善;很多家政服務企業僅起到中介作用,既缺乏對從業人員的了解,又很少對從業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和后續監管,安全隱患多,缺乏相應的法律保障;相關部門管理不規范、缺乏監督機制,使得家政服務行業亂象頻現。
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,也是決定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指標。因此,應當給前景廣闊的家政服務業配上制度安全閥。國家應出臺家政服務行業相應的法律法規,明確政府、非政府組織、家政企業、雇主和家政服務人員的法律地位和責任義務,研究推動《勞動法》在家庭服務勞動關系中的落實。完善家政服務標準,依據標準設立統一的從業條件,提高家政行業的準入門檻,建立規范的家政服務評審機構,保障家政服務行業規范良性運行。加強家政服務業機構的監督檢查,建立從業人員數據庫,使家政服務人員輸入地、輸入渠道等都有檔可查,建立家政企業及其家政服務人員的“黑名單”制度,嚴查、嚴抓、嚴罰家政中介和服務人員的違法違規、不誠信行為,督促家政行業進一步優化組織管理,朝著專業化、職業化的方向發展,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安全、更優質的家政服務。
本文來源 家政頭條